古安平港出海口
古安平港出海口(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側堤岸)
荷治時期在北汕尾沙洲南北各有一港,其北側為鹿耳門港、南側為大港,是荷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海港,鄭氏及清領以後主要做為軍港用途,清廷更將臺灣水師協署及水師三營都設置在安平鎮內;道光3年(1823)台江內海浮覆,鹿耳門港遭大水沖毀,安平港地位較過往更重,當時古港與四草湖合稱「臺灣港」,兼具有國防及貿易功能,成為臺灣南部及臺灣府城的要港;咸豐9年(1858年)臺灣港因天津條約開港,安平港被列為條約港之一,海關及各國洋行紛紛設立於安平,更曾經歷同治7年(1868)樟腦戰爭、光緒8年(1884)中法戰爭、光緒21年(1895)乙未戰爭等歷史事件;但安平港一直受到漂砂淤積的問題,使大船僅能碇泊於距舊港口兩海浬處,之後其港口地位也逐漸弱勢,後為打狗港(1908年高雄港擴建)取代。日人在1936年在舊港口南2公里處闢建安平港新港口,這使舊港又被安平新港所取代,這也讓曾經風華的古安平港逐漸走下歷史的舞台。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古安平港出海口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南文資協會 的頭像
    台南文資協會

   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

    台南文資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