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大抨擊黑箱作業
〔自由時報記者記者蔡文居/台南報導〕水交社發現明清古墓群,市府文化處移地保存做法,引起外界批判,台南社大昨天向總統府等單位陳情,抨擊文化處黑箱作業,移地保存破壞珍遺址為台灣之恥,要求就地保存,而學界考古權威劉益昌也重砲批評文化處做法有違法之嫌,且做法不像考古發掘方法。文化處長許耿修則澄清並未黑箱作業,反而是積極爭取預算、時間投入搶救。他說,是否列為遺址及現址保存將再討論,一切依法處理;至於考古方法,相關人員的專業並無疑慮,他願意傾聽各界意見。 劉益昌教授為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,也是中央第一屆遺址古物審議委員會的主委,為國內最具權威的考古專家。
文化處一再強調發現水交社古墓群如獲至寶,作法卻被外界批評言行不一且矛盾消極。(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攝)
考古專家質疑違法
劉益昌指文化處最初不是遺址的說法,完全不能成立,並質疑當初去會勘的審議委員用哪一條法令說不是遺址?初發現有墓葬存在且至少有60座墓葬,依照法定程序,它就已經是遺址,只是重要性是否到達指定遺址的位階,但就算不指定,也應依法進行列冊。
他表示,對於疑似或列冊遺址所在地區的開發,南市政府如不依照行政程序處理,那麼就是違法,所有的民眾都可以向法院提出告訴。他也質疑發掘方法似乎不像考古發掘方法,而只是把墓葬挖出;而且文化處認為庶民的墓葬不重要,這完全違反了考古學和當代歷史的潮流,實在令人難過。
政績擺優先 遺址擱一邊 自由時報記者記者蔡文居/特稿
水交社古墓群保存爭議,市府及文化處為了不影響重劃工程的進度,處理過程偷偷摸摸,心態可議,文化處似乎只為市長個人的政績著想,對於市民及文化界保存台灣珍貴文化遺址的要求則擱在一邊。文化處一再強調這是台灣出土年代最久、最具規模的古墓群,如何珍貴、重要,甚至連「如獲至寶」的說詞都出籠了,但心態、做法卻讓人不得不質疑是說一套做一套,不僅與自稱的珍貴性相互矛盾,甚至視為燙手山芋。因為,整個水交社重劃案被市長許添財視為卸任前最重要的一個政績,去年底動工後,原本預計今年底前完成整地,而且未來土地標售將可為拮据的市庫帶來20餘億的龐大利益,市長重視的程度可想而知。文化處強調市長並未做任何指示,但文化處再笨也會體察上意,因此做法荒腔走板,先是發現古墓群保密到家,再找審議委員為不具遺址價值背書,連文建會官員南下會勘也沒人知道,直到3月底曝光了才被迫對外說明,難免讓人有「私了」的聯想。移地保存的做法更與自稱的古墓群規模如何之大、又是如何重要的說法相互矛盾,試想只要離開現址,文化處所謂規模最大便已消失不成立了,這一點文化處面對外界質疑也無法自圓其說,難怪學界考古權威也看不下去。或許文化處認為外界誤會了,但為了不冤枉文化處,特別附上文化處於市府主管會報中向市長的簡報為證─「本處要求考古團隊衡酌是否改採吊離墓葬方式考古,以免影響整地工程進度。」這就是外界爭議之所在,夠明白了吧!980417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