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市政府辦理水交社眷村重劃開發案,意外發現一處明末清初古墓群,已出土的六十餘座古墓中有著清康熙三藩之亂時期的銅錢,堪稱為台灣出土年代最久、最具規模的漢人古墓群。 不過,台南市府處理古墓群的作法備受外界爭議,因為元月初就已經發現,卻直到昨天曝光後,才被對外說明;且據觀察,由於市府只要求部分停工,南側另一處古墓群已遭破壞。而市府雖然委託南藝大進行文物搶救,卻要求考古團隊改採吊走墓槨「移地保存」的方式搶救。台南市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解釋,已在第一時間要求停工,並會同遺址古物審議小組委員現勘,認為沒有列為遺址的價值,才決定移地保存,並委託南藝大考古團隊盧泰康、李匡悌等學者進行搶救發掘。盧泰康表示,文化保存與開發原本就充滿了矛盾,他也很無奈,但都市發展總是要進行,文化處是很用心,但是否全面開挖或就地保存,這要看主政者的智慧而定,他只能就現有部分進行搶救。 許耿修說明,古墓群的面積約半公頃,墓葬墓槨朝向大體一致,規模大小不等,但墓葬結構施作模式幾乎都是三合土澆漿外槨墓,屬明、清時期典型葬法,部分墓槨保存完整,非常少見。尤其這種葬法只見於台灣及金、廈等地,中國部分均已毀壞,水交社的古墓群更顯可貴。出土文物部分,有名家逸公落款的陶壺、宜興紫砂壺、罕見明代風格髮冠、各類簪環、戒指飾品等;還有罕見的清初吳三桂發行的錢幣、及各時期銅錢及墓碑等。
記者蔡文居/台南報導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